奥运会级别跑道、氢能应急电源车……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借“黑科技”筑牢赛事保障
9月2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迎来开幕倒计时50天。作为十五运会的比赛场馆和残特奥会开幕式场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已经完成了维修改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残特奥会开幕式场地。18日,南方+记者走进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探访场馆中的体育照明系统、预制型橡胶跑道等高科技产品。
跑道照明双升级,全民共享“全运品质”
走进天河体育中心外场,外围新改造的绿色跑道引人注目。作为广州市民心中的“跑步圣地”,天河体育中心的全新升级,为市民带来更优质的运动体验。上午10时许,记者看到已有不少身着运动装的市民在跑道上锻炼,尽情挥洒汗水;等到夜幕降临,这里更是夜跑爱好者的聚集地。
天河体育中心外场跑道。
据介绍,天河体育中心的主场、副场跑道均获得了世界田联一级场地认证,这代表了天体跑道在平整度、反弹性、摩擦系数等关键指标上均符合国际最高标准,能够承接奥运会级别的专业赛事。
而外场这条全长近一公里的环场路全民健身步道,采用的是和天体内主体育场同规格的赛事级跑道。十五运会赞助企业、同欣体育品牌经理莫舒媛介绍:“我们把这条‘竞赛级’的专业跑道带到广州市民的‘运动客厅’当中,不仅作为十五运会重要的配套设施,提升了城市功能和赛事服务体验,也能够让广大市民在晨跑散步中体验‘全运品质’的运动环境。”
这条跑道藏着什么“黑科技”?莫舒媛介绍:“这条预制型橡胶跑道很Q弹,没有刺激性的味道,采用的都是天然橡胶和绿色环保的材料去做,满足各项国家标准,不仅安全,而且跑道寿命长达10年,到时还可以做到100%回收再用,特别符合我们这次十五运绿色场馆理念。”
不仅如此,预制型跑道生产过程中的高度均一性确保了每一卷、每一批次的材料性能完全一致,使所有赛道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响应特性,杜绝了因材料波动导致的偶然发挥。
在电力保障方面,十五运会同样落实了绿色的办赛理念。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氢能源研究中心专项负责人王泽嵩介绍,针对赛事期间的应急保电需求,广州供电局氢能源研究中心研制了一款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
氢能应急电源车。
“它集成了固态储氢系统、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锂电池系统、UPS系统,能够以额定功率200千瓦,连续对外供电6小时。这辆车以氢气为能量来源,发电过程中仅生成水,没有污染物排放与碳排放。在储氢技术上,它采用固态储氢技术,储氢压力从气态储氢的35兆帕降至3兆帕,仅为前者的1/10,能大幅降低泄漏风险,兼顾绿色环保与应急装备安全性。”王泽嵩介绍。
从应用情况来看,这款氢能应急电源车投入使用后,已完成多次重要赛事、活动的保供电任务,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目前,它已为十五运U16女足赛事提供保供电服务,后续还将继续为更多十五运赛事场馆提供高效绿色保供电服务。
“绿色应急+智慧管理”,科技护航简约办赛
12月8日,残特奥会开幕式将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办。目前,场馆内正在进行场地的搭建工作,内部的各项设备也在为开幕式做准备。其中,广东北斗星体育设备有限公司深度参与了十五运20多个场馆体育设备升级改造,包括专业体育照明和显示屏一体解决方案。
“历时637天技术攻坚,核心芯片86次光学实验,我们最终为十五运天河体育中心打造了世界顶级的6级照明系统,照度均匀度0.9以上,人影浓度低于90%;此外,我们的防眩光、防光污染、灯光秀、智慧管理系统、节能等技术也全面应用到十五运多个场馆中,不仅为运动员安全竞技提供科技保障,科技与艺术结合的灯光秀更能为观众打造炫酷的体育盛宴。”广东北斗星体育设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何新佛介绍。
此外,针对本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打造了智慧场馆运营管理云平台,首创了“一云纳管”新模式。深圳市广电信义科技品牌负责人谭海婷介绍,“一云纳管”即以云平台为核心,汇聚广州赛区所有市属场馆的物联感知设备。“当前,我们整个平台已对接了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越秀山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等场馆;后续可以扩展到全市体育场馆的运营使用,实现‘一个系统统管并复用所有市属场馆’的目标,落实简约办赛要求。”
广州市体育场馆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
在技术应用方面,这一平台创新打造了可实时联动“人、事、物”的三维孪生统战视图。“我们能将保障人员的定位、设备的状态以及事件的详情全部呈现在图上,让场馆保障从过往的‘平面指挥’升级为‘立体防控’。”谭海婷还为在场的记者演示了AI监测功能,实时检测人员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并实现智能预警,一旦发生告警事件,还能自动联动事发地及周边的关联视频,实现对事件态势的全面掌控。“这些都能大幅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
采写/拍摄/剪辑:南方+记者 许仪 实习生 杨欢
铁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